6隻港交所分散投資ETF

 作為投資者,只投資單一中國和香港市場,好像風險太高。如果不想資金離岸或投資美股,在港交所可以怎樣分散風險投資呢?下面幾隻ETF,或可幫助投資者。

3165 — 華夏MSCI歐洲優勢股票ETF

基金開支比率0.5%,5年回報74%,分散持有125間公司股份,地區分佈瑞士27%、英國23%、法國15%。

3160 — 華夏MSCI日本股票ETF

基金開支比率0.5%,5年回報101%,分散持217間公司股份,地區分佈日本100%。

3145 — 華夏亞洲高息股票ETF

基金開支比率0.45%,5年回報25%,分散持有131間公司股份,地區分佈中國34%、台灣31%、印度17%。

3188 — 華夏滬深300指數ETF

基金開支比率0.82%,5年回報-1.22%,分散持有302間公司股份,地區分佈中國99%、香港1%。

3010 — 安碩MSCI亞洲(除日本)ETF

基金開支比率0.28%,5年回報3%,分散持有約1,100間公司股份,地區分佈中國29%、印度20%、台灣19%。








3022 — 安碩MSCI新興市場ETF

基金開支比率0.18%,3年回報-21%,這支ETF不是持實物,而是持有另一支ETF (iShares MSCI EM UCITS ETF),分散持有約1,300間公司股份,地區分佈中國25%、印度17%、台灣16%。








匯總如下,開支比率參考AAStock。


留言

  1. 謝謝資料, 我也像你那樣,前幾年買入港股的ETF, 有香港科技股、半導體、電動車,越南、印度等,有件很無可柰何的事實是:除了香港科技股ETF交投較多外,其他的交易量很少, 甚至多日沒有掛牌(印度、越南等), 即使所屬版塊上升, 想獲利也賣不掉(除非大折價), 同樣想止損更難, 三思!你提到的這些ETF, 美股都有, 沒有上述問題, 加上管理費也相對便宜(不過相對滑價風險, 即價位價差大), 這還是小事。珍惜生命,遠離港股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提醒,對! 美股也有類似ETF,價差和管理費都很友善。以上6隻ETF,有5隻自己有買入過。說實話,會個買賣價差真係好大。放中間價永遠成交不到,一定要直出買入價。因為打算長期持有,沒有賣出的打算。所以,目前粗粗地用住先。如果佢可以好似美股咁,一股一股地買賣會好些。當然,自己也有買美股ETF。

      個人看法,美股雖好,但全部資金放美國境內,有點不放心。要知美國除了飛機大砲利害外,還有制裁。以風險管理角度,留些資金在本地,或許有些好處。

      多謝指教。

      刪除
  2. 多謝保羅兄既資料整合。曾經我都試以港交所上的ETF組合一個環球的股票組合,後來發覺那些ETF在整合上十分麻煩和成交量低而放棄。不過香港有呢類產品總好過無,如果有朝一日香港被制裁禁止買賣美國或發達國家上市的ETF,那些ETF便是投資人的可選擇選項。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Martis早已玩過。以前好像還有Vanguard,現在都沒有了。

      成交量真是很大問題,買賣價差大,管理費貴。我只是想分散一些,嘗試在港交所找,其實已過濾了一些開支比率高的和公司數量少的。

      關於制裁,我也在想,制裁華夏的機會,或許大過你或我個人。除非我們是高官。但還是分散一下,估計日本和歐洲應不會制裁中國。

      刪除
    2. 真正既風險永遠在你無法預料的方法出現,分散風險只係避免total loss。有事時多一個工具多一個出路。

      刪除
    3. 同意,分散投資就是避免Total Loss的最好方法。所以說Diversification is the only free lunch in investing是有道理的。

      刪除
  3. 這Youtube影片有提及中國開始退出美國投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QgK6kL_fy0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IB (Interactive Brokers) 股息稅 - 退稅的迷思 - 2022

分享 IB (Interactive brokers) 槓杆買債券及股票一年成績及心得 (上)

IB (Interactive Brokers) 股息稅 — 退稅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