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爾寶典 - 快樂篇
最近讀了《納瓦爾寶典》中關於快樂的篇章,發現其中許多觀點與我們耳熟能詳的「知足常樂」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跨越時空的智慧,提醒著我們幸福的真諦。
「知足常樂」的智慧源流
「知足常樂」這句成語,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思想巨擘老子的《道德經》。其中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莫過於《道德經》第四十六章的這段話:
-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這句話深刻揭示了:沒有什麼比不知足更能招致禍患,也沒有什麼比貪得無厭更大的過錯了。因此,真正懂得滿足的人,才能時時處處都感到富足。
《納瓦爾寶典》中關於快樂的部分,整理了一些筆記如下: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卻又不把別人當回事。
快樂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缺的狀態。當你什麼都不缺,你的心智也跟著放空。不會一下子跑到過去後悔沒做的事,一下子又跑向未來,計劃還沒發生的事。
快樂就是不去想太多關於過去或未來,真正擁抱當下一刻。面對現實,接受事實就是如此。
如果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世界卻不順服於你,一定是哪裡有問題。然而,如果你知道對宇宙萬物來說,人極為渺小。
一個理性的人可以藉由訓練自己不對每件事都有反應,學會漠視不能掌控的事情來獲得平靜。
快樂靠內心平靜,不是靠目標達成。
外在的目標:「社會希望我這樣」「我得扛下這重擔」達成這些目標不會讓你快樂。
不快樂來自不滿足,慎選你的欲望
欲望是痛苦的源頭,是你跟自己訂下的契約,在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之前,你不會快樂。
與其努力做你並非百分百想做的事,不如把想做的事做到最好。
人有兩段人生,第二段人生開始於當你發現自己只能活一次。你開始你的第二段人生了嗎?
真正的贏家或許是能完全退出遊戲的人。他們的內在力量強大,懂得自制和自我察覺,不需要依賴外在的任何人事物來壯大自己。
讓你無法心靈平靜的敵人,其實是社會和其他人加諸在你身上的「期待」。
「健身以保持好身材」「賺大錢去買棟大房子」這是外在世界的多人競爭遊戲。然而快樂卻是內在的事,沒有外在標準,也不需要外在確認。
巴菲特曾問:你想當世上最棒,但名聲最差的情人。還是世上最差,生名聲最好的情人?
這世界充滿驚奇,身為人類,習慣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房子、衣服、營養、互聯網。但我們本來只是兩隻猴子,坐在叢林裡看日落,問自己今晚要睡哪。
人生中不管碰到什麼狀況,你都有三種選擇:改變它、接受它或擺脫它。最糟糕的是「希望有所改變,卻又什麼都不做。明知擺脫不了,卻又無法接受。」人生大部分痛苦來自這樣的掙扎。
想改變已發生的事是種渴望,在改變它之前,會帶來痛苦。慎選你的渴望,一次不能要太多。生命的任何時刻,選擇一個最強烈渴望,給自己目標和動機去實現。
沒有人可以永遠得償所願,以平常心接受已發生的事。愈早接受現實,愈快適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