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去年6月開始在IB,通過槓杆買債券和房託基金並及後買入價值型股票。槓杆維持於2–2.7倍。以下是有關成績和心得分享。 成績表 成績如下: 由2017年6月16日起到2018年6月30日,共存入$1,040,710。截至2018年6月30日結餘為$1,036,595。其間虧損0.40%($4,115)。同期恆生指數回報為11.50%。成績未如理想。主要原因是債券價格大幅下跌共$96,931,其中BBBY,LB和MDC下跌超過10%。而股票則跌了$14,714,跌得最多是973,315分別是12%和8%。以下時筆者存入資金的時間及和恆指的對比圖。 如果不理會債券價格下跌,只看現金流,如下圖,其實表現尚可接受,有8.12%回報。期間獲得現金流$84,554。大約每月$7,046。這已扣除了每月大概$1,000的借貸利息。你可以參考看下圖的美國利息付出和香港利息付出。 下圖是筆者的投資組合倉位截到2018–6–30以供參考。 債券: 股票: 整體來說,其實股票的表現未算太差,股息大概可支持下跌的股價,始料不及的是原來債券的跌幅原來可以是很大,多於有10%。這可是典型的賺息蝕價。 心得分享 以下是一筆者投資一年多債券的心得,希望對讀者有幫助或有所啟發。 債券大致可分為兩類,投資級債券和非投資級債券(又稱高息債或垃圾債)。以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的標準,Baa3或以上的債券視為投資級別,Ba1或以下的債券則視為非投資級別。剛好筆者跌最多的其中兩隻債券LB和MDC的評級分別是Ba1和Ba2,都是非投資級別。而筆者持有的非投資債券亦只有LB,MDC和TAC這三隻。將來再增持這些非投資級債券時要特別小心,要有相對大的息率(Yield)才會增持。 分享 IB (Interactive brokers)槓杆買債券及股票一年成績及心得 (下)
如果買入的資產類型和費用一樣,相信回報應該相近,個差別只是買賣差額而已。
回覆刪除這三隻都是主動型混合基金,基金經理可按需要調整股票和債券比例,但也是最大持股票比較可持在55%至65%。
刪除https://paulinvesthk.blogspot.com/2021/06/mpf.html
參考你的資料,60股票40債券基準是 4.48%,只要基金經理不離這個回報太遠,估計能保住份工,他們不求有功,但求冇過。
https://martisfi.blogspot.com/2024/04/20243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