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分散投資是嚴重的錯誤。」

 巴菲特:「分散投資是嚴重的錯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h1zsUrRvE

巴菲特和芒格都認為分散投資是不智的行為。



巴菲特:「如果你不是一個專業的投資者,或者是目標不是要一個比市場高很多的回報,我建議你充份地分散投資,這是98-99%投資者做的事。如果你是餘下來的1-2%投資者,那分散投資對你來說是嚴重的錯誤。」


巴菲特:「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投資者,持有6隻股票已經是很多。」


巴菲特:「如果你是懂得分析和評估公司的,這是瘋狂的去持有50、40 30隻股票,因為世界上沒有這麼多的優良企業,是一個人能理解的。而且世界上有超優質的企業,如果你把資金投放到第30或35的企業,是一個不智的行為。這是坊間專業投資者常用的做法,但對我來說,這是你不理解你投資的企業。」


巴菲特:「如果你看看這個國家的財富由來,這不是由50多間企業建立。而是主要由幾間超優質企業建立,可口可樂是其由一間。世界沒有50間可口可樂,甚至連20間都沒有。如果你持有的是超優質企業,當有經濟危機時,這是有充分的保護。擁有3間超優質企業比擁有50間著名大的企業更安全。」


巴菲特:「當巨大機會來到,一定要把握。而且如果投資太少,也算是一個錯誤。因為人生都不會有500多個這樣的機會。當你們離開校園時,有一張20孔的卡,而每一個投資決定會使用一個,你將來就會很富有,因為你會對每一個投資決定不斷思量。例如去到一個派對,一個朋友向你介紹一隻他正在賺錢的股票,但他連公司名稱也說錯,你是不會跟着買的,因為你知道你一生只有20個機會。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IDUnf21Jk


補充另一條有趣的影片,大學教授Mohnish Pabrai,介紹4個長線投資法。


大學教授Mohnish Pabrai在一次演講中,以投資者的智商,介紹了的4個層次的價值投資法。


智商80:買指數基金,S&P 500,每月投入15%收入,平均成本法,長線到70歲會變富有。


智商90:買巴郡,每月投入15%收入,平均成本法。回報比智商80高。


智商100:有兩位教授做研究,研究由1976到2006,當巴郡公佈買入某股票後,你跟着在那個月的最後一天買入,而當巴郡公佈賣出時,你跟着賣出,同樣在那個月最後一天賣出。那你的年回報為21.5%,比S&P 500多11.5%,而你每月只需花15分鐘時間操作。


智商110:看看頂金尖的投資者買了什麼,了解背後原因,然後跟着買入和賣出。









留言

  1. 大學教授Mohnish Pabrai的演講的例子都是事後孔明,如果全世界都跟隨同一個做法效果想必不同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留言。

      某程度同意,畢竟研究在1976年開始,而Jack Bogle的指數基金也是始於那年代。那個年代散戶多,主動投資有優勢。

      而回看過去30年的回報,Copilot給出的結果如下。結果顯示巴郡或S&P500回報相近。

      • Berkshire Hathaway: The annual returns have fluctuated, with some years seeing high returns and others experiencing losses. For example, in 2024, the return was 13.89%, while in 2021, it was a high of 29.57%.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years like 2015 where the return was -12.48%.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he average annual return for Berkshire Hathaway has been approximately 10.14%.

      • S&P 500: Similarly, the S&P 500 has seen varying annual returns. In 2024, the index had a return of 12.10%, and in 2023, it was 24.23%. Like Berkshire Hathaway, the S&P 500 also had years of negative returns, such as -19.44% in 2022. The average annual return for the S&P 500 over the last 30 years is around 10.47%

      刪除
  2. 我睇法覺得集中和分散都無錯,普通如我般散戶應當適量分散,原因係承認自己能力不足,所以用分散投資去分散風險。
    但如股神的那種大股東身份有能力可以直接左右公司的決策,集中投資絕對係上上策。
    當然有好散戶都會all in一隻,不認為分散投資有作用,因為都係覺得自己就係下一個股神😂。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留言。我也是跌過才知自己能力不足,我以前試過一年15%回報就以為年年都可以,結果⋯⋯

      也有看過報道說,股神是有參與部份投資公司的運作。而且股神級數,可以接觸公司高層,如比亞迪。一般投資者只看年報,很難判斷企業是否超優質企業。

      如果股神所說是真的,世上只有極少數的超優質企業,那更加要分散投資。原因是我不懂判斷何為超優質企業。如果不幸all in了一間平庸的企業。長線只會跟大市持平,但風險上升。而更危險是,該平庸的企業,因企業質素變差,而股價大跌。這時,投資者本著「別人恐慌,我貪婪的信念。」溝貨,加碼投資,結局更是慘不忍暏。

      這是「神」與「凡人」的分別,同樣的操作方法,分別是「神」懂得何謂「超優質」而「凡人」不懂。

      我自己也試過低價溝貨,有時得,有時唔得。有些股票越溝越低,至今還未番家鄉。

      最終,還是分散投資好,而且不用選股,不用分析,不用看年報,不用比較。性價比最高!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IB (Interactive Brokers) 股息稅 - 退稅的迷思 - 2022

分享 IB (Interactive brokers) 槓杆買債券及股票一年成績及心得 (上)

IB (Interactive Brokers) 股息稅 — 退稅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