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個人理財」標籤的文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理財哲學的古今智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理財哲學的古今智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耳熟能詳的古語,出自《論語・衛靈公》,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那麼眼前的煩惱就一定會出現。這句話不只是一句警世名言,更是一條跨越時空的智慧法則,尤其在 個人理財 的領域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出處與原文 這句話的原文是「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出自《論語・衛靈公》。這是孔子對弟子們的教誨,強調凡事都要有預見性,要為未來做好準備,才能避免眼前的困境。它提醒我們,短視近利往往會帶來後患無窮。 例子:歷史與現代的映照 這個道理在歷史和現實生活中都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 歷史例子 :戰國時期,各國為了眼前的土地和利益爭鬥不休,卻沒有看到秦國統一六國的長遠威脅,最終被逐一擊破。這就是「沒有遠慮」導致「近憂」的典型案例。 現代例子 :許多企業只顧著追求短期利潤,卻忽略了技術創新、產品品質和客戶服務,最終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同樣,許多人年輕時不懂得儲蓄和投資,到了中年才發現無法應付突發狀況,甚至無法安穩退休。 如何將其應用於個人理財?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個人理財的黃金準則。它告訴我們,理財不能只看眼前,必須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劃,才能確保財務安全和自由。 制定長遠目標 :首先,你需要設定一個明確的長期財務目標,例如退休規劃、子女教育基金或買房基金。有了目標,你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以及如何實現它。 建立儲蓄習慣 :無論收入高低,都應該養成「先儲蓄,後消費」的習慣。每月將收入的一部分存起來,並自動轉入儲蓄或投資賬戶,確保你的「遠慮」計劃能夠持續執行。 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不要將錢閒置在銀行,讓通脹侵蝕你的資產。學習投資知識,了解股票、債券、基金等不同投資工具,讓你的錢為你工作。 建立應急基金 :為自己建立一個應急基金,通常是3到6個月的生活開銷。這筆錢是為了應付突發狀況,如失業、疾病或意外,避免你需要動用投資或借貸。 定期檢視與調整 :理財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定期檢視和調整。隨著你的收入、生活階段和市場環境的變化,你的...

免費、無廣告個人理財App (中文版)

圖片
個人理財App大同小異。如果有一個免費、無廣告又可靠的,相信大家都會樂於使用。 上周偶意發現一個不錯的App,用了一周,感覺良好。這個App由香港投委會製作,完全免費、無廣告,還可以上傳單據。 大家有興趣,可以安裝玩玩。 https://www.ifec.org.hk/web/tc/tools/calculators/money_tracker.page

新手理財4步驟

圖片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新手理財 4 步驟:30 歲前還未識會過得很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qJMiOkKAs 剛看到這條片,很有感慨。 我在想如果自己30歲時聽到它,我會怎樣? 我想我還會犯同樣的錯,一樣Market Timing,一樣Stock Picking。因為能打敗市場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不論是運氣還是實力。 誠意推薦這條片給,還未找到自己投資方向的讀者?

Dave Ramsey 7 Baby Steps(香港版)

圖片
  Dave Ramsey 的7 個Baby Steps是實証能幫助美國打工仔成為百萬富翁的途徑,需要時間約12年。本文嘗試將當中7個步驟應用在香港。 第一步:儲存$8,000應急錢 工具:高息活期存款 解說:$8,000當然不足夠應付特如其來的開支,如失業。第一步,目的是讓你開展整個旅程。 第二步:還清樓按以外的所有貸款(如信用卡債,學生債、稅貸和汽車貸款等)。 工具:高息活期存款,變賣家中有價值,但不需要的東西,以還清債務。 解說:不用理會貸款的利率高低,先還欠款較少的那張單,從而建立信心。這是著名的snowball method。 第三步:儲蓄3–6個月的應急錢 工具:高息活期存款 解說:萬一失業或有突如其來的開支,這應急錢是你的保命符。 第三步B:如果沒有房子,儲蓄一份首期 工具:高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解說:Dave Ramsey建議每月供款只佔工資25%,並以15年定息計算。他認為每月供款佔工資比例太高是危險的事。買入超越自己可負擔能力的房屋,這是詛咒,不是祝福(It’s a curse, not blessing)。如果不乎合這標準,他建議多儲一點首期。 翻查資料,低於25%的供款比例,在過去20年,只在2003–2005年發生過。 https://paulinvesthk.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html 之前亦計過,如以月入$45,000為例,可負擔貸款只是$1,3M。如果樓價是$4M,就要額外儲蓄$2.7M。此時此刻,在香港買樓,仍然是不可能任務,可能抽居屋或白居二更容易做到。重點是要繼續儲蓄,或許有一天,樓價回落同時,你已經儲到$2.7M。 https://paulinvesthk.blogspot.com/2023/11/blog-post_26.html 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同步進行 第四步:將收入15%放進退休金 工具:MPF TVC,美股ETF,英股ETF,港股ETF 解說:不管是用什麼工具,重點是任何情況下,這筆錢,在退休前,不會拿出來用的。這樣才能享受股票或債券的長期回報。 第五步:為子女準備教育基金 工具:MPF SVC,美股ETF,英股ETF,港股ETF,高息活期,定期存款 解說:作為父母,不應讓子女畢業就背負學貸,將收入的部份存起,為子女準備大學學費。 關於MPF TVC 和 M...

渣打「馬拉松」VS 中信「大富豪」2024–02

圖片
  在美國,有High yield savings account(高息活期存款)。香港較接近的有渣打「高息馬拉松」和中信「大富豪存款」。下面是新出2月份優惠的比較。 渣打馬拉松 全期 3.73%,留意,渣打馬拉松由以往4個月變為5個月。 中信大富翁 全期4.11%。 先馬拉松,後大富翁 全期4.25% 感謝Blog友富爸爸提供計算機: https://learntoberichdad.blogspot.com/2023/08/XIRRCalc.html 如讀者有興趣開中信「大富翁」戶口或眾安戶口,可用下面連結。 中信「大富翁」 https://www.cncbinternational.com/personal/e-banking/inmotion/tc/referee/index.html?r=1Q1J7O1 渣打「馬拉松」 https://www.sc.com/hk/zh/referral/?p=marathon&referid=E5610562 眾安 https://mobile.za.group/act/MGMShare/650983549185579b12d21255/?language=hk&inviteCode=NK9U37

渣打「馬拉松」VS 中信「大富豪」

圖片
  在美國,有High yield savings account(高息活期存款)。香港較接近的有渣打「高息馬拉松」和中信「大富豪存款」。筆者實測了幾個月,本文會分享一些經驗。包括高息活期存款的用途、比較「馬拉松」和「大富豪」的優缺點和當中的限制。最後會介紹一個進階方法去提高回報。 風險 「馬拉松」和「大富翁」都受香港存款保障計劃保護。50萬元以下,零風險。 高息活期存款與一般活期存款的分別 高息活期利息較一般活期高。以今天計,高息活期利率一般有4%,一般銀行活期利率約0.75%。 用途 高息活期存款的常見用途如下。 應急錢 應急錢為應付突如其來的事件,如失業。一般個6月日常生活開支,如20萬。 退休人士的日常開支 退休人士,如果運用4%法則,會在年初賣出股票和債券,以預備一年生活開支,如40萬。 預備買樓資金 當買樓資金預備好,如50萬。開始睇樓,資金可放暫時放在高息活期。找到心水單便可立即出票。 首期或心頭好的儲蓄* 高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中短期美國國債都是很好的儲蓄工具,主要看利率和時期。通常越接近目標日期,用高息活期存款機會較高。如樓價突如其來的大跌,可提早買入心儀單位。 「馬拉松」和「大富翁」比較 息率 過去幾個月觀察,沒有誰特別高,要每期比較。 開戶數目限制 「大富翁」開戶每期只限一次。意思是開了一月「大富翁」,二月便不能再開,要等一月「大富翁」完結後才能再開。「馬拉松」沒有這個限制任何月份也可開立「馬拉松」戶口。 開戶時間限制 當存入資金後,「大富翁」不能即日開戶,要翌日才能開戶。「馬拉松」則即時可以開戶。 複利息 「馬拉松」是有複利息,「大富翁」則沒有。通常「大富翁」派息後,筆者會轉出利息部份,去其他高息戶口,如眾安或壹平安。 新資金定義 要享有高息,要留意新資金定義。下面是有關條款。 「馬拉松」 「新資金」是指在開立指定戶口當日及前4個工作天(不包括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由其他銀行存入合資格客戶於本行戶口之資金 「大富翁」 任何特定日子的合資格新資金是指上一個銀行營業日(「參考日」)之存款結餘總額減去參考日的上月最後一個銀行營業日之存款結餘總額的淨增長。於銀行營業日星期一至五晚上 10 時或星期六晚上 6 時後存入的資金,將被視為下一個銀行營業日的存款結餘總額淨增長。 「馬拉松」彈性較大,只要轉出再轉入便當新資金。「大富翁」要與上月月 尾結餘...

計算可負擔樓價

圖片
  本文以Dave Ramsey的買樓建議,計算可負擔樓價。 Dave Ramsey買樓建議: 採用15年定息按揭、首期最少20%和以25%淨收入供款。 每月可負擔供款:25%淨收入 首期:最少20% 供款年期:15年定息按揭 例子: 收入$45,000,扣除MPF:$1,500,稅款:$2,700 淨收入:$40,800 每月供款:$10,200 透過按揭計算樓,最多可貸款如下。 最多可貸款為$1,367,352 (15年定息按揭) 最多可貸款為$1,665,069 (20年定息按揭) 最多可貸款為$1,907,386 (25年定息按揭) 如有$1,000,000首期,可負擔樓價分別為$230萬、$260萬和$290萬。 Dave Ramsey的理財建議不是回報最大化,而是從回報、風險和心寧安靜中取平衡點。在預算中,除了25%供款開支外,要保留15%作退休準備,在香港可以是供MPF,這樣資產便可在除了房地產外,有另一部份,分散在環球股票。另外,在Dave Ramsey眼裡負債就是負債,沒有好與壞之分,因此,在他的Baby Step 5,他建議當開始供款後,盡快還清房債。

個人理財:如何有意識地消費?

圖片
  很多理財的書籍都有提及消費、尤其奢侈品、如手表或手袋。大多數的說法是「不要花錢買奢侈品,用來投資,享受複利息的回報。」 彷彿買奢侈品就是「十惡不赦。」 可是,很多時,結果是股市大跌, 辛 苦儲回來的錢面對巨大的虧損。同時,心儀的手表又加價10%。搔不著癢處,不是味兒。 有意識的消費 從個人理財的角度,不是要投資人不消費。而是要投資人有意識地消費。 例子:如投資人想買入勞力士黑水鬼手表,單價$72,000。 做法一:用信用卡買入手表後,分期清還(Buy now, pay later)。 結果:單價$72,000的手表,最終連利息,要多付$3,809。 做法二:定期儲蓄,2年後用現金購買 結果:單價$72,000的手表,因為有$3,557的利息收入,最終只需$68,443,95折入手。 從個人理財角度看,做法二更理想。是更有意識的消費。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僧侶,辛勞工作也需要獎勵自己。搔不著癢處,老是想著,總不是辦法。學會有意識地消費,反而活得更有樂趣,工作上更有動力。